发布日期:2022-04-14 15:09:24 大 中 小
烟花三月,江津最美的时节,这里从开局开始收获: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,已于3月15日开始试运行,距离正式“上线”已指日可待。作为连接重庆中心城区的一条便捷、快速客运通道,随着江跳线快速推进,意味着江津同城化发展开启新篇章,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走入新阶段。
如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?江津围绕 “五地一城”总体目标,以城市崛起开篇破题,非凡“城迹”已在几江水岸徐徐铺展:西部(重庆)科学城高楼林立,一座现代新区屹然崛起;珞璜、白沙两个副中心城市规划启动,石蟆、李市、油溪、蔡家、贾嗣和四屏6个节点镇拉开融合,“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”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初具雏形;几江母城改造,滨江新城提质,以文化城,日久弥新……
江津以如椽大笔,描绘出一个城市的大气度、新角度和民生温度。空间布局全面优化,功能品质大幅提升,人文气质竞相迸发……以先行先试、大干快上姿态,这里正向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大步迈进。
大气度
谋划一座“鼎山几水、都市田园”的现代之城
江津,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,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城市底蕴孕育了别具风貌的“四面山水,人文江津”, 长寿之乡的独特优势,城乡相融的空间形态则给这里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,如何立足山水、田园做文章,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,是近年来江津决策者孜孜以求的课题。
抓住历史机遇,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做出了着力建设“五地一城”部署,按照“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,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、公共服务提标扩面,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,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’后花园‘”的工作思路,全力建设“有品质、有颜值、有情怀、有温度”的宜居江津,一座“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”城市格局逐渐拉开。
以规划为龙头,江津以城市设计为指导,注重特色风貌塑造,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,积极构建蓝绿相互交织、山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,突出山水城市、田园城市的景观特征,塑造着“鼎山几水、都市田园”的城市意象。
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围绕城市扩容提质,今年江津将累计投资19.66亿元,先后启动实施39个城市建设项目:拉通南区大道、滨江二路等城市主次干道,开建篆山坪绿地建设及配套(篆山坪儿童公园)、万达广场公园、双福广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,启动并实施滨江体育公园、体育中心、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,完成一大批环境优美、功能齐全的商住开发项目……实现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配套功能不断完善,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。
从发展看来路,这里繁荣的昨天、崛起的今天、无限的明天正浓缩一地,让见者窥斑见豹,遇见江津高歌猛进的城市发展气度。
新角度
打造一座担当 “主城都市区后花园”的品质之城
“以前总觉得中心城区好,但回来后,就不想走了。更别说,如今环境好、绿化好、居住性价比高的江津,不但自己人满意,也引别人羡慕。”不少早年寄居重庆中心城区的江津市民,搬回了江津城,对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。
从寄居在外到回归家乡,从自己满意到别人羡慕,市民评价的变化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。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,在狠抓规划落实的基础上,江津正从“市民感受和游客视角”这一角度,全力打响功能品质提升“攻坚战”,着力建设主城都市区“后花园”,让这座城市的吸引力、亲切感、归属感和依赖感与日俱增。
以浒溪公园为例。立足长远,为了子孙后代计,江津克服资金压力、建设难度,投资2.6亿,大手笔将22万平方米天然洼地全部纳入公园规划,按照集休憩、健身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森林公园标准进行打造。如今的这里,不但成为镶嵌在城市的绿肺和市民口中啧啧称赞的民心工程,更成为了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重要目的地。
完善功能品质增强宜居性不止于此,除了做好生态文章。江津还聚焦多个维度,打造人民满意的品质之城:聚焦服务“人”,这里加大文体、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,引进更多时尚业态和消费场景;聚焦建好“城”,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、平面协调性、风貌整体性、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;聚焦提升“产”,提升产城融合度,推动“产业园”升级为“产业城”。
全新视角下,一系列项目得以加速推进:团结湖公园、双福中央公园、江津智慧运动公园、篆山坪儿童公园等特色城市公园从纸面跃然地面,停车难、交通拥堵等“城市病”对症开方,双福、德感、珞璜、白沙各见其色……
如今,“宜业、宜游” 已成为江津的标志,“宜居”成了这个城市的新名片。
有温度
营造一座“以文化人、以文化城”的文明之城
靓丽整洁的市容;活跃街头的志愿者;醒目的文明标语;深入群众的文明实践活动……在江津,这座不断生长的山水人文城市,在城市发展上不仅延伸发展高度,拓展了城市宽度,还一点点积蓄属于自己的城市温度。
“人家比屋临溪渚,翠树层层霭烟雨。”这是500多年前的明朝江渊所作《江津前、后八景诗》中的诗句,描绘的是八景中的一景——浒溪烟雨。如今在浒溪公园,这里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脉,融入江津区域人文,浒溪烟雨诗意已再现,更成为江津“前后八景”文化走廊的重要板块。
城市温度来自于对文脉的延续和传承。作为重庆市第一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,在城市发展中,江津把抓好历史文化传承,正持续推动大剧院、临江楼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,推出一批文创特色街区,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肌理,让每一幢楼、每一座桥、每一条街牵动着情感的记忆,不仅尊崇了江津实际,也留住了乡愁。
温度来自于对城市精细化管理。江津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契机,深入推进“城管进社区”, 深化“大城细管、大城众管、大城智管”,积极探索基层社会城市治理方式方法,建立健全街长、路长、巷长、楼长、店长“五长共治”机制,充分发挥党员、居民小组长、网格员、业委会代表、群众代表等的力量,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。
温度来自于文明的感染力。在文明创建的大潮中,25.6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,倡导文明行为,将一颗颗文明种子撒播到各个角落;“道德模范”、“身边好人”评选,发挥榜样带动示范作用,让广大市民见贤思齐,城市品格得到升华;“四季滨江”“江津春晚”“东方爱情节”“白沙闹元宵”“中山千米长宴”等群众文化活动热闹城乡,市民素质不断提高,城市品味不断提升。
以文化人、以文化城,破茧化蝶的江津,正沐浴着时代的春风,翩跹起舞,正争创文化兴、风尚好、民心聚、人文美的历史文化名城。
国务院部门网站
地方政府网站
市政府部门网站
区县政府网站
其他网站
关注公众号
江津发布